美国对华征收关税实倍网,这记“闷棍”打响了全球农业的重组序幕。几年过去,这出“大豆风云”究竟怎样改变了中国农业?
特朗普政府时期启动的贸易战,让美国大豆出口商叫苦不迭。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曾公开表示,对华关税导致美国大豆出口锐减,许多农场主面临破产风险。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24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1760亿美元,但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出口量大幅下降,这直接冲击了大量美国农民的生计,尤其是特朗普票仓地区的经济更是受到重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曾警告,关税政策可能拖累美国经济增长。美国每出口1美元农产品,能带动国内2.09美元的经济活动,2022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达1974亿美元,支撑了125万个就业岗位,可见关税之于美国经济的影响之大。面对如此局面,美国农业的未来走向何方?
中国则展现出强大的韧性。面对美国反复无常的贸易政策,我们积极调整进口策略,多元化粮源供应。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达1.05亿吨,比2023年增长了6.5%。虽然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下降了5.7%,但来自巴西的大豆进口量增长了6.7%,阿根廷大豆的进口量更是翻了一番。 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教授指出,这几年,国家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保证国内粮油供应,并持续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大大提升了我们供应链的稳定性。 玉湖冷链自营采销部副总经理江琪斌也表示,他们公司积极开拓南美、东南亚等市场,确保供应链多元化,有效降低了对单一国家依赖的风险。 当然,短期内,关税冲击可能导致某些进口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例如美国牛肉。但东海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兵认为,长期来看,全球供需关系和国内消费才是价格的核心决定因素。中国实施“对等关税”的反制措施,反而为其他国家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机会,加速了中国农业贸易格局的重塑。
这波“大豆风云”也给中国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周昱宇分析,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各地积极推动种业振兴,大力发展国内大豆种植,加大对转基因大豆种子的研发投入和种植补贴力度,提升国内大豆自给率。广东等地则更侧重大豆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优化蛋白配比,开发高质量的豆制品和饲料,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应是:加强与南美、东南亚等国家的农业合作,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附加值,才能在全球农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并重,逐步提高粮食资源的掌控能力,解决“卡脖子”难题,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场关税引发的“大豆风云”,最终将促使中国农业更加强大,更加安全。 这也是我们对未来农业发展,最真挚的期盼。
实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