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于麦当劳完成第一筐薯条的炸制工作时九龙配资,便萌生出未来创立中餐品牌,乃至挑战麦当劳的想法。”
2025 年 4 月,对于主打川渝风味面馆的连锁餐饮品牌——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的创始人宋奇来说,或许会成为其创业十余年历程中最为关键的时刻。
4 月 1 日,京东集团原 CEO 徐雷以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遇见小面;4 月 8 日,遇见小面第 400 家门店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内正式开业;4 月 15 日,遇见小面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港股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作为遇见小面的掌舵者与核心管理层,宋奇 15 年前许下的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这位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后,又前往香港科技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的年轻人,于 2010 年毕业后毅然从科技公司离职,投身麦当劳担任管培生,负责炸薯条工作。彼时,他心中萌生的创立自有中餐品牌、挑战麦当劳的梦想,如今已蜕变为一家拥有 400 家门店的连锁餐饮品牌,且极有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中式面馆第一股”。
在中式快餐巨头云集、品牌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由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宋奇领衔的华南理工校友团队,历经重庆学艺、广州创业的曲折历程,最终将"遇见小面"打造成估值20亿元的餐饮新秀。如今,这家以重庆小面切入市场的连锁品牌正式向港股IPO发起冲刺,拟募资1亿美元(约7.3亿元人民币),其十年创业史堪称新消费时代的经典样本。
2010年,宋奇从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先是在科技公司短暂就职,随后做出关键职业转折——加入麦当劳香港总部担任管培生。这段炸薯条的经历不仅让他深入餐饮一线,更萌生了创业念头。一年后,他跳槽至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专攻门店选址与运营,为日后创业积累了核心能力。
2012年,宋奇携家庭支持的50万元资金,与华南理工校友罗燕灵(妻子)、苏旭翔组成创始团队,先后试水粤式茶餐厅、东北菜馆及饺子馆项目,却接连遭遇亏损。转机出现在2014年——团队敏锐捕捉到重庆小面的品类潜力,创立"遇见小面",并迅速获得资本青睐:2015年连续斩获两轮天使投资,由此开启"产品研发+供应链建设"的双轨发展模式。
尽管早早获得资本加持,遇见小面却选择"慢生长"策略:2014年首店落地后,历时7年才突破百家门店。真正的爆发始于2022年,三年内门店数量激增至400家,背后是累计近2亿元的八轮融资支持。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九毛九集团、碧桂园创投、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等,IPO前估值已达20亿元。
招股书显示,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约46.72%(百福控股17.16%、碧桂园创投9.05%等),创始团队保留53.28%控股权。募资用途聚焦四大方向:全国门店扩张、数字化升级、品牌营销及上游产业链整合。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集团原CEO徐雷以独立董事身份加盟,其供应链与下沉市场经验或将助力"三驾马车"战略落地。
尽管遇见小面以2023年销售额位列中式面馆第四(次于和府捞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及老碗会),但其盈利持续性仍是未知数。此次IPO的1亿美元募资规模,能否获得市场认可,或取决于其能否讲好"规模化盈利"的新故事。
4 月 22 日中午 12 点半,腾讯新闻《一线》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万象汇地下一层餐饮区发现,“遇见小面”就餐区顾客满座,就餐者多为年轻人。
经进一步了解,在工作日的就餐时间段内,“遇见小面”在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大多数门店客流量均较为可观。其中,部分店面在用餐高峰时段出现了顾客等位的情况。
正是依靠着一单单以年轻用餐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人均消费金额在 30 元左右的用餐订单九龙配资,助力这家中式面馆赛道的新兴力量,迈入了资本市场的视野范围。
依据遇见小面招股书所披露的数据:在 2022 年度、2023 年度以及 2024 年度,遇见小面分别实现了约 4.18 亿元、8 亿元和 11.54 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同时,其年度利润分别约为 -3597.3 万元、4591.4 万元以及 6070 万元人民币。在 2024 年全年,总净收入同比增长 44.2%,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 36.0%,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门店数量的翻倍增长,如同强大的引擎,直接带动了订单和收入的大幅提升:2022 年,遇见小面的订单总数为 1416 万单;2023 年,增长至 2821 万单;2024 年,进一步增至 4209 万单。
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为营收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也让遇见小面的管理层对未来的开店计划有了明确的目标:根据招股书的规划,遇见小面未来三年每年将新增 120 - 200 家门店,预计到 2027 年达到 800 家。而在创始人宋奇的计划中,未来三年遇见小面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开设 530 家店,总规模控制在千店左右。
然而,在门店数量和营收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遇见小面的订单均价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招股书显示,遇见小面门店的订单平均消费额已从 2022 年的 36.1 元降至 2023 年的 34 元,并进一步降至 2024 年的 32 元,其毛利率较餐饮行业平均水平低 5 - 8 个百分点。
订单均价的下滑也导致了订单盈利能力的下降。2023 年,遇见小面盈利 4591 万元,当年公司订单为 2821.9 万单,每单盈利 1.6 元;2024 年,公司盈利 6070 万元,订单数量为 4209.4 万,每单利润降至 1.4 元。
对于这一变化,遇见小面给出的解释是:“主动降低菜品价格,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以吸引顾客及增加整体销售额。”而客单价格的下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订单量的增长,2024 年遇见小面订单量同比增长 37.5%,GMV 增长 44.2%。但以价换量的代价是,平均单店净利润从 18.2 万元降到 16.9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订单均价、订单利润双双下降的同时,遇见小面 2024 年原材料成本却同比激增 59% 至 3.86 亿元,占总营收 33.5%,高于行业 30% 的安全线。
同样面临增长难题的,还有单店日均销售额。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 年,遇见小面单店日均销售额为 1.24 万元,同比下滑了 10.79%。在同店销售额方面,遇见小面 2023 年的同店销售额增幅为 28.7%,2024 年则为 -4.2%。
遇见小面自成立后一直坚持直营模式,直到 2019 年才引入特许经营模式。根据招股书数据,截止 2024 年底,遇见小面共有 360 家餐厅,其中包括 279 家直营店和 81 家特许经营店。以门店直营为主的重资产模式,对资金的需求巨大,也进一步提高了遇见小面的负债率。从 2022 年至 2024 年,遇见小面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 1.49 亿元、1.87 亿元和 2.42 亿元,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截至 2024 年末,遇见小面流动资产总值为 2.48 亿元,而流动负债总额却高达 4.90 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 2.42 亿元,现金储备仅 4219 万元,流动比率 0.5 远低于健康值 1.5,表明公司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
除未来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外,遇见小面近期爆发的“裁员风波”也引发外界对其企业管理能力不足的质疑。
最新一起裁员事件发生于 4 月 18 日,即遇见小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的第三天。当日,时任遇见小面公关总监郑女士在社交媒体发布一系列动态,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据郑女士所述,在自己孩子生病且未在公司期间,突然收到公司裁员通知,且公司竟将通知发给其家人而非直接联系本人。
郑女士介绍,她于今年 1 月入职遇见小面,4 月 16 日接到公司口头通知,称因工作理念不合决定辞退她。郑女士质疑公司未对“工作理念不合”给出合理说明。4 月 18 日下午,郑女士收到公司辞退邮件,与此同时,其丈夫收到以 EMS 快递形式送达的郑女士被辞退通知。
据媒体报道,“遇见小面将辞退邮件发送给郑女士家人,系公司 HR 工作失误,在发送快递时误填为紧急联系人电话,相关人员已就此事向郑女士解释。但郑女士不接受该解释,并已启动维权程序。”
在企业冲刺上市的关键阶段,负责维护公司形象、化解舆论风险的公关部门负责人突然被裁,且出现沟通失误,引发维权事件与负面舆情,这一情况实属罕见,也从侧面反映出正在寻求进入资本市场、追求高速增长的遇见小面,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招股书中,遇见小面将顾客、员工、特许经营商及业务合作伙伴视为其事业发展的四大支柱。然而,2024 年遇见小面员工数量为 1443 人,较 2023 年大幅减少 1177 人,裁减比例约 45%。
在门店数量急剧扩张的时期,遇见小面大幅削减正式员工数量,转而大量使用劳务外包员工。截至 2024 年年底,遇见小面劳务外包员工达 3678 人,劳务外包用工占比高达 71.82%。
鉴于遇见小面门店以直营模式为主,特许经营餐厅占比较小,且直营门店中劳务外包员工居多,这给遇见小面的管理和服务带来诸多难题。
因此,几乎每家遇见小面门店在用餐服务方面都曾多次收到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差”“上餐时间过长”“应答敷衍不耐烦”等问题上。
除服务质量问题外,遇见小面还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在网络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吐槽在遇见小面用餐时吃出异物、导致肠胃炎等情况。
经查询公开信息可知,近年来遇见小面多次因食品安全管理问题被监管部门查处。仅在 2024 年,遇见小面北京东直门分公司、海淀第二分公司、翠微分公司等就因“未保持经营环境整洁”“未保持食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等问题被市场监管部门通报查处。
庞大的储值会员数量被视为遇见小面踏足资本市场的加分项。据介绍,由创始人宋奇研发的点餐系统,可让用餐者在扫码点餐时受邀成为会员。招股书显示,2024 年遇见小面会员数量突破 1880 万,储值会员支付率达 36.5%,复购率 44.5%。
但在网络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指责遇见小面门店存在诱导消费者办会员卡的行为。一位投诉者表示,用餐时扫码会显示两个价格,一个是储值价格,一个是售价九龙配资,明显存在诱导用户办卡的嫌疑。此外,还有消费者投诉在遇见小面用餐时遭遇消费欺诈、霸王条款。
实配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